田松博士在“黄禹锡与四姨太效应”一文中,把学术界中弄虚作假以谋求学术资源的行为,比作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里四姨太冒充怀孕以求真孕的计策,从而揭露了在当今学术评价和资源分配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形下,学术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的深层原因。
然而,正如田松所指出的那样,四姨太效应虽然对整个科学
与此“伪孕”现象相映成趣的是,学术界还普遍存在着一种“幻孕”现象,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有害。李少红执导的电影《恋爱中的宝贝》就描述了这种现象。这是一种奇特的生理现象,妇女其实并没有真的受孕,但是由于过分期待怀孕或者害怕怀孕的心理暗示作用,使其身体出现一系列酷似怀孕的症状和反应,例如停经、恶心呕吐、甚至能感到孩子在腹中的活动等等,这就是幻孕症。
我们在学界也常常能看到类似的情形,某些学者或者学术机构,借助时下学术评价和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,得到了超出其学术水准的评价或者学术地位。刚开始的时侯,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,当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会当众承认这一点,相反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资源,还要以此作为证据,不断宣传自身。
然而,随着学术资源和地位竞争的日益成功,出版了等身的文章、著作,当上了教授、博导,进入百人工程,入选百优博士论文,赢得了课题、奖励、博士点、基地、重点学科,被称为专家、大师,媒体采访,粉丝拥戴,名利双收,成功的光环就会使自己逐步眩晕和陶醉。慢慢地就忘记了自己那些成果不过是低层次的不断重复和变相抄袭、虚张声势的学术炒作、迎合官僚机构口味的“可行性论证”、学术政治斗争纵横捭阖的暂时得势、学术市场的刹那流行;忘记了自己虽著述甚多,却从未立说;虽有立论,却禁不起严格推敲;虽小有贡献,却名过其实;虽显赫一时,却只是泡沫一场;真的认为自己具有学术能力和成就,并反而以自身的学术风格和认识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,推广自己的“成功经验”,带坏了学术风气,成为阻碍学术界健康发展的势力。
幻孕者以为自己怀孕了,就会以这种虚妄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活动。例如,会为了不存在的胎儿的发育而努力加餐,增加营养,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,小心保护自己不要堕胎等等不一而足。然而,所有这些努力注定不会实现其目标,无论如何是不会生出宁馨儿的,反而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辛苦和损失。
学术幻孕者同样如此,他们弄虚作假,扰乱学术正常秩序的行为固然可恶,但从某种意义上说,学术幻孕症患者自身的命运也同样可悲,虽然他们在一定时间里春风得意。因为,他们在长期欺骗学界同仁?其实主要是欺骗了不懂学术的相关行政拨款机构?之后,又成功地欺骗了自己及其不幸的学生,在错误的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本来,他们在弄虚作假、夸大贡献时,未尝没有借此获得学术资源后努力搞好学术的初衷。但是,在已经成功地获得了相关资源之后,却已经丧失了对于学术研究的理解和鉴赏力,丧失了真正做学问的乐趣。虽然他们也挺辛苦,可是做的学问不着调,最后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了本专业的“民科”,又岂是当初投身学界所期望的结果?
幻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并不难,只要经过常规的医学检验,就能确诊;而一旦得知真相后,身心所感受到的类似妊娠反应的症状,自然就会消失,患者很快就会不药而愈,恢复正常。同样,如果学术界存在着正常的评价和资源分配机制的话,学术幻孕症本来也是很容易诊断和治疗的。目前学术幻孕症如此流行,归根结底还是扭曲的体制和环境所造成的。
《恋爱中的宝贝》的结局非常悲惨恐怖,周迅扮演的幻孕女人感觉孩子要出世了,于是就在男人熟睡的时候,用剪刀剪开了自己的肚子。学术泡沫总有一天要消失,幻孕症患者的结局何其悲惨!但愿学术界能早日恢复正常合理的环境和相关体制,让这样的悲剧尽可能减少。